top of page

研讀聖經有何基本步骤?

已更新:2024年4月24日

個人研經原則上來説很簡單。我願意分享五個步縣,作為你學習的導引。


步骤1——閱讀。反複閱讀一段經文,直到你了解它的主題、意義,和主要真理。以賽亞説:「他要將知識教導給誰?要使誰明白信息?就是那些剛斷奶的?離開母懷的?因為律例必須要加上律例,一句加上一句,這裏一點,那裏一點。」(賽28:9-10,新欽定本)

要擬定一個讀完聖經的計劃。聖經不像其他著作,可能無法一口氣從頭看到尾。有很多好用的讀經計劃,我覺得下面這一種最有助益。

一年至少讀一遍舊約。讀的時候,在頁邊記下你特別想要記住的真理,另外記下你當下看不懂的內容。你常常會在閱讀的時候,從經文得到答案。得不到答案的問題,成為你使用解經書或其他參考書去進深研讀的開始。

用不同的計劃讀新約。用一兩個月反複閱讀一卷書,有助你理解新約聖經的內容,而且不一定要去使用聖經彙編。

如果想要嘗試,選一卷較短的經卷,例如約翰壹書,每天一口氣讀完,讀三十天,結束的時候,你就會熟知其中內容。在資料卡上寫下每章的主題,每天讀經文的時候參考卡片,就會記住每一章的內容。其實,這麼做你的腦海裏就會形成這卷書的畫面。

把篇幅較長的書卷分段,每一部分用三十天閱讀。例如,約翰福音有二十一章,分成三部分各有七章。九十天結束後,就可以讀完了約翰福音。為了能有些變化起見,以長短書卷輪流交替,三年內就會讀完整本新約,而且是真正的認識新約聖經!


步骤2——詮釋。在徒8:30,腓力問太監:「你所念的,你明白嗎?」或是換個説法:「聖經上說的是什麼意思呢?」光讀經文然後直接跳到應用並不是最理想。我們必須首先確定經文的意思,不然應用得就會不正確。

讀經的時候,總要想著一個簡單的問題:「這是什麼意思?」回答這個問題,需要使用最基本的解經原則,可稱之為信心對比,也就是要讀者「在聖經裏解釋聖經。」讓聖靈成為你的老帥(約壹2:27),使用參照經文、相對照的段落、經文彙編、索引,或其他輔助工具,探索聖靈所啟示而寫作的聖經。那些依然不夠清楚的經文,可以求教於你的牧長,或是在那時代寫作的屬神的人。


需要避免的錯誤


解釋聖經的時候,要避免幾個常見的錯誤。

1.不要為了下某些結論,而犧牲恰當的註釋。也就是說,不要讓聖經說些你想要它說的話,而是讓聖經發出神在寫作時意圖表達的意思。

2.避免膚淺的詮釋。你應該聽到人說:「這段經文對我來説…..。」或「我覺得這段經文的意思是….。」詮釋聖經的第一步骤是知道要彌補四道差距:語文、文化、地理,和歷史(見下文)。

3.不要靈意解經。要按照經文正常、字面、歷史,和文法的面向來解釋、理解聖經,就像你要理解所讀的任何作品一樣。


需要彌補的差距

聖經寫於好幾世紀之前,今天的人理解神當時所要表達的信息,需要彌補下列差距:語文的、文化的、地理的,和歷史的。因此,合宜的詮釋需要花時間與有接受訓練的努力。

1.語文,聖經原本用希臘文,希伯來文,和亞蘭文所寫成。理解原文的字詞意思,往往是正確詮釋聖經經文的關鍵。

2.文化。文化差距有時難以拿捏。有些人嘗試以文化差異為理由,曲解聖經的命令。我們要知道,必須從寫作時的文化處境來看聖經。不了解初世紀猶太文化,就難以了解福音書。使徒行傳與書信則要從希臘與羅馬文化的亮光中來理解。

3.地理。第三個需要拉近的是地理差距。聖經地理使聖經栩栩如生。一本好的聖經地圖是不可或缺的工具,能幫助你了解聖地地理。

4.歷史。我們也要彌補歷史差距。聖經不像世界上其他宗教經典,裏面記載了真實的人物與事件。了解聖經歷史,有助於我們將人物與事件置於正確的方位。好的聖經字典或百科全書,以及一些基本的歷史研究資訊都能派上用場。


理解的原則

引導我們詮釋聖經有四個原則:字義的、歷史的、文化的,和綜合的。

1.字義原則。我們要從自然、正常、字義的層面理解聖經。聖經雖然有比喻與象徵,但旨在傳達字義上的真理。但一般而言,聖經還是以字義表達居多,所以我們必須讓聖經自身發言。

2.歷史原則。我們必須從歷史處境解釋一段經文。我們必須問:經文對當時的寫作對象有什麼意義?如此就能對聖經原旨有著正確的處境理解。

3.文法原則。這需要我們了解原文每個句子的文法結構。代名詞是指誰?主要動詞的時熊是什麼?你問這類問題的時候,就會去發現,經文的意思也就更見清晰。

4.綜合原則。宗教改革家稱此為經文自證(analogia scriptura),意即聖經不會自相矛盾。如果我們的經文詮釋與聖經他處教導的真理衝突,我們的詮釋就不正確。經文要與經文相對照,方能發現完整的含意。


步骤3——評估。至此,你閱讀中一直在問:「聖經説什麼?」然後要詮釋,再問:「聖經的意思是什麼?」現在則是到了咨詢外界的時候,確保你的解釋正確。請記得,聖經從不會自相矛盾。

閱讀聖經導論、詮釋,和背景資料,藉著神對別人的光照,以及藉著他們的著作對你的光照,豐富你的思考。在評估的時候,作一個真正探尋的人。即使神的真理會使你改變一向所相信的道理,或是改變你的生命型態,願你依然樂意接受祂的真理。


步骤4——應用。接下來要問的問題是:「神的真理如何穿透、改變我的生命?」研讀聖經卻不容聖經穿透你靈魂深處,就好像準備了宴席卻不吃一樣。最基本的問題是:「經文裏的屬天真理與原則,如何應用在我的態度與行為上?」對那些個人研讀聖經至此步骤的人,耶穌有這樣的應許:「你們既知道這事,若是去行就有福了。」(約13:17)

閱讀、解釋聖經之後,你對聖經以及其內容已經有基本概念。但研讀聖經不止於此,最終目標是讓聖經對你説話,使你在靈性上成長。這需要個人應用。

當我們問:「這對我的生命有什麼意義?而且我要如何實際應用?」研讀聖經才算完整。我們必須從閱讀與詮釋得到知識,汲取實際的原則,應用在我們的生活。

如果有命令,我們就順服。如果有應許,我們就支取。如果有警惕,我們就注意。這是最终步骤 :降服於聖經,讓聖經轉化我們的生命。如果略過這一步,你永遠不會享受研讀聖經,生命也不會有改變。


步骤5——融會貫通。最後一步將你在某些經文與經卷所學到的教義,與聖經他處教導的屬天真理與原則連貫起來,以擁有宏觀的視野。一定要記住,聖經有六十六部分,個個含有一些真理與原則,在很多環境與方式下反覆所教導我們。藉著融會貫通,你可以建立一個堅定的教義根基以活出你的生命。


那現在呢?


詩人說:「不從惡人的計謀,不站罪人的道路,不坐亵慢人的座位,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,畫夜思想,這人便為有福。」(詩1:1-2)

光研讀聖經並不夠。我們必須默想,藉此好好清洗自己的頭腦,而我們是用神的話語作為潔淨的方法。


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,總要畫夜思想,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。如此,你的道路 就可以亨通,凡事順利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書 1:8



這裏是泉水滂流之處

止息罪恶之火。

這裏是有真理生長的樹木,

引導你我生活。

這裏有終結爭論的法官,

終結人的束手無策。

這裏有餵養生命的糧食;

終結死亡的攻擊。

美好的救恩信息

由此傳入耳中:

信心的堡壘矗立

於此屏帳護衛我們。

所以不要像

拿著珍珠糟蹋的豬,

在飲水槽作樂

在泥淖中打滾。

不要隨意讀這本書,

要用專注的眼目;

要渴望上帝的恩典

才能了解此書。

好好在信心中禱告,

在其中結好果子。

認知會帶來這種效應,

就是制服你的罪。

你的生命將因此而快樂,

無論有何事臨頭;

而當你死時蒙神召唤,

噫,更將加倍快樂

(取自1576年在蘇格蘭印刷的首本聖經)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